为深入探索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共建模式,强化师范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德育素养,10月17日,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系教师王文凤、胡文婷带领小学教育专业2023级全体学生,前往石河子第十一小学开展了一场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德育为先:校际联动深化课程内涵
首先,师范学院师生共同参与了石河子第十一小学举办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校内外联动会议”。会议伊始,石河子第十一小学张艳校长以“如何上好道法课:从国家符号出发,将抽象概念具体化”为主题进行了专题讲座。她强调,优质的道法课应善于挖掘身边的鲜活素材,充分依托石河子本地的红色教育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价值观念转化为可知可感的生动体验,真正让德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张校长的讲座让在场的师范生们受益匪浅。一位同学感慨道:“以前总觉得道法课理论抽象,难以驾驭。今天才明白,教育的智慧在于化抽象为具体。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是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和学生生活的敏锐观察者。”

张艳校长为师生做主题讲座
随后,石河子第一小学的李老师呈现了一堂精彩的展示课《中华民族一家亲》。课程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这一热点切入,巧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参与互动游戏等方式自主归纳知识点。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们通过绘制手抄报、模拟新闻播报、讲述感人故事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其中,讲述“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巴依卡英雄事迹的小组,情感真挚,叙述动人,深刻展现了课程内容在学生心中激发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认同。课程尾声,孩子们在象征民族团结的“石榴籽”便利贴上写下心声,一位小朋友写道:“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堂生动的道法课,不仅为小学生们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为在场的未来教师们展示了如何将德育目标无痕融入课堂教学实践。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认真聆听展示课
劳动育人:实践体验传承生活智慧
活动最后,师范生们来到学校特色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亲手采摘紫苏叶子,在石河子第十一小学曾老师的特色烹饪劳动课程上,一起学做“紫苏饮”:用盐水仔细清洗紫苏叶,将其与陈皮、甘草、黄冰糖一同放入锅中熬煮十分钟,最后滴入柠檬汁。奇妙的变化瞬间发生,紫苏水呈现出清澈美丽的紫色,香气四溢。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健康饮品,同学们纷纷感叹亲身动手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张艳校长为师范生讲解紫苏采摘的知识

曾老师讲解紫苏饮制作过程
这场从田间到灶台、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劳动体验,不仅让大学生们学习了一项生活技能,更深刻体会到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它完美诠释了劳动教育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品格锤炼、智慧传承和文化浸润的过程。
共育未来:实践反思促进专业成长
本次联合实践活动,是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与第十一小学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共育”领域的一次成功探索。它将高校的理论教学与小学的生动实践紧密结合,使师范生们得以在现场观摩、亲身参与中,深化对德育引领、劳动育人的理解。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学习受益匪浅,不仅直观感受到了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更对未来如何设计兼具德育内涵与劳动实践的综合性课程有了新的思考和方向。

未来,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将继续深化与周边中小学的合作,构建更为紧密的育人共同体,共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文、图:杨飞扬、刘洋
初审:胡文婷 王文凤
复审:王福
终审:郝朝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