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一场以 “塑魂・赋能・提质” 为核心主题的学前教育学术交流沙龙,在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 214 会议室成功落下帷幕。本次沙龙由兵团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及学院学前教育教研室联合主办,旨在搭建校际学术交流平台,共探学前教育领域发展新路径。石河子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教研室主任李攀副教授担任主持,喀什大学安燕教授、石河子大学方建华教授、窦全能副教授、张梅副教授、刘改改老师、张璇老师及付新琴博士出席,两校学前教育专业全体研究生齐聚一堂,围绕学术研究与行业发展展开深度对话。

沙龙伊始,石河子大学三位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率先分享研究成果,展现了青年学者的科研活力。刘思羽同学以《人口负增长时代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基于NCA与fsQCA的探索分析》为题,立足人口负增长的时代背景,运用 NCA(必要条件分析)与fsQCA(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系统梳理了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并提出“不同区域需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差异化策略”的核心观点,为区域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精准参考。杜沄芝同学的《我国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及组态路径研究》则聚焦资源配置关键问题,综合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Tobit模型与fsQCA方法,不仅对全国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率进行了科学评估,还深入剖析了经费投入、园所规模、区域经济水平等因素对配置效率的影响机制,最终探索出多条可落地的效率提升路径。沈诗彤同学以《人口变动背景下学前教育资源供需高效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路径》为分享内容,重点拆解了fsQCA方法在研究中的具体应用细节,并贴心推荐了fsQCA 软件操作指南及相关学习课程,为在场同学提供了实用的科研方法参考。
三位同学分享结束后,石河子大学方建华教授与喀什大学安燕教授分别进行点评。两位教授高度肯定了同学们“敢于突破、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认为研究选题紧密结合行业痛点与时代需求,同时从研究框架完善、数据深度挖掘、结论实践转化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为研究生后续优化研究指明方向。
随后,安燕教授携其研究生团队,围绕“边疆学前教育文化启蒙”主题分享团队研究课题。该课题以“两个结合”为思想引领,一方面系统回顾了古代西域与中原文化交融的历史脉络,另一方面梳理了近现代新疆地区文化启蒙教育的实践传承,明确指出这一历史进程为当代边疆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与实践遵循。研究团队深入南疆农村幼儿园一线调研,精准捕捉当前文化启蒙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创新性构建出“宏观-外观-中观-微观”四层联动的南疆农村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生态系统模型图。针对该模型图,石河子大学研究生黄芮提出了关于“模型层级逻辑衔接”的疑问,安燕教授结合研究中的理论框架与实地案例,从“实践问题提炼-理论模型构建-落地路径设计”三个维度进行详尽解析,清晰呈现了从一线实践到理论创新的完整推导过程。方建华教授与窦全能副教授也结合自身研究经验提出建议,认为模型构建需进一步“扎根具体实践案例”,通过补充典型园所的应用实例,增强模型的实用性与可推广性。

沙龙尾声,方建华教授再次代表石河子大学向安燕教授及其团队的到来表达诚挚感谢。她特别寄语在场研究生:“面对新的研究方法,切忌产生畏难情绪,唯有在实践应用中不断试错、总结,才能真正理解方法的核心逻辑,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科研能力。”此次校际学术交流沙龙,不仅为石河子大学与喀什大学搭建了长期合作的桥梁,更让两校研究生在思想碰撞中拓展了学术视野、激发了研究思路、提升了科研创新能力。双方均表示,期待未来能常态化开展此类交流活动,汇聚两校智慧,共同为边疆学前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王婧、李依静
图:王思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