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与白俄罗斯教育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人文往来持续升温,为两国友好关系注入丰富的时代内涵。作为中白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教育交流为两国青年学子和教师提供了增进理解、共同成长的广阔平台。2025年8月22日至28日,石河子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组织10名师生赴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参加“认识白俄罗斯:从教育到文化”主题夏令营。此次联合研学不仅深化了两校合作关系,也为中白教育互鉴与人文交流注入新活力,生动诠释了中白友谊的深厚内涵与时代意义。
寻根:历史与文化的精神叩问
研学首站抵达白俄罗斯历史名城涅斯维日。始建于1583年的涅斯维日城堡,融合意大利建筑艺术与欧洲防御智慧,红砖古墙与静谧护城河默默诉说着百年沧桑。师生们穿梭于厅殿与展室之间,从铠甲、管风琴到石阶浮雕,感知从中世纪到现代的文化延续。参观时偶遇当地长者热情讲述往事,尽管语言存在隔阂,微笑却让东西方文化在此自然交融。随后,团队参访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校史博物馆,从泛黄史料与珍贵实物中,重温该校在战火中创校、在废墟中重建的艰难历程,深刻体会到白俄罗斯人民对教育不熄的热望与坚守。一砖一石,一纸一物,皆成为文化理解的窗口,也让石河子大学师生真切感受到教育超越民族与时代的磅礴力量。

石河子大学师生参观涅斯韦日城堡

石河子大学师生参观国立师范大学校史馆
共学:四维课堂中的教育互鉴
在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师生们先后走进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体育教育及美育四个学系,系统体验其“全人教育”理念与实践。学前教育系通过手工编织、传统织机操作与本偶戏等课程,展现“寓教于乐”的启蒙智慧。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杨一萱同学感慨:“教育的起点不是课本,而是对每一个童真心灵的看见与尊重。”基础教育系将编程、机器人等现代课程,与俄语书法、玩偶剧等传统文化体验相融合,构建“理论—实践—创新”一体化路径。在体育教育系,中白师生共同展示二十四式太极拳、参与传统团队运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谢玺昊同学认为:“体育课传递出身体素养与综合素质的统一,教育若能以趣味为舟、以文化为桥,就能让每个学生的个性之花绽放。”最后一站美育系以传统歌舞热烈迎宾,双方学生开展民乐合奏、即兴舞蹈等艺术对话。贯穿各系的是白俄罗斯教育中对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的重视。石河子大学师生在亲手实践、坦诚交流和思想碰撞中,不仅拓宽了教育视野,也更深刻理解了两国教育理念的互补与共鸣。这一系列跨系参访,既是一次扎实的海外专业研修,更是一堂生动的中白教育互鉴课。

国立师范大学教师指导学生使用传统编制机器

中白两校师生共同探索白俄罗斯学前教育教具

石河子大学师生学习俄语书法


中白两校师生共同展示二十四式太极拳

中白两校师生共同参与白俄罗斯传统体育运动

国立师范大学师生欢迎仪式

石河子大学师生体验陶艺课程
共鸣:座谈与晚会中的情谊交融
在师生座谈会上,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副校长马科夫奇克教授高度赞扬石河子大学师生的学术素养与探索精神,双方就教育理念、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随后,马科夫奇克副校长为研学团队颁发学习证书,这一仪式不仅肯定了师生们在研学过程中的成长与收获,更象征着两校友谊的深化与合作的新起点。后续的离别晚会中,中白师生以歌舞、乐器、戏剧等艺术形式,共同回顾研学点滴。石河子大学带来中华特色才艺,白俄罗斯师生亦献上传统民族表演。音乐与笑容消融语言界限,文化差异成为彼此欣赏的源泉。整场晚会不仅是行程的温馨收束,更是中白青年情感共鸣与未来合作的全新起点。

中白两校师生座谈交流

中白两校师生合影

石河子大学学生琵琶独奏

石河子大学学生声乐演唱

石河子大学学生古典舞表演

中白两校师生晚会合影
展望:以教育为桥,向未来同行
跨越欧亚的研学之旅,为石河子大学师生带来深刻的成长与启迪。通过七日沉浸式交流,师生不仅拓宽视野、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也更加切身感受到中白教育合作的深度与温度。带队教师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方建华总结指出:“此次交流正是中白两国友好关系与教育合作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我们愿与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携手,继续拓展合作领域、深化交流机制,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跨文化理解力的新时代人才。”
师生们带着新的知识、开阔的视野以及对“一带一路”框架下中白友好合作的更深理解返程,更加坚定了参与国际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文明互鉴的信心和责任。这段旅程虽已结束,但它所播下的友谊与合作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未来,石河子大学将持续拓展与白俄罗斯高校的多领域合作,不断创新交流机制、丰富互动形式,共同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素养的新时代青年。学校将以此次研学历程为新的起点,继续书写中白教育合作的美好篇章,愿中白友谊长存,教育互鉴之路越走越宽、越行越远!
初审:郝路军
复审:方建华
终审:郝朝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