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青春推普行动,共筑语言桥梁

发布者:师范学院发布时间:2025-08-04浏览次数:10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025年暑期,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169名师生组建12支社会实践服务团队,依托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石河子大学)深入新疆乡村连队等地,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系列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和文化体验,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紧密结合,以青春之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精准施训:为基层教师“强本领”

这次培训让我明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结合这么多有趣的方式,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还能把抽象概念沉浸式融入生活场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五十三团第一小学教师迪里奴尔参训后,难掩收获的喜悦。

为提升基层教师的普通话教学能力,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派出12名硕士研究生组成实践团队,为当地80余名少数民族教师开展专项培训。团队根据实际情况打造“分层编班+规律教学+文化浸润”培训模式:依据教师普通话水平划分班级,保障教学针对性;遵循语言习得规律,设计基础发音、课堂常用语等核心教学模块;同时融入剪纸体验、诗词赏析等文化课程,让教师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深化文化认同。

此次教师培训是师范学院推普工作“抓骨干”的重要举措。通过提升基层教师的普通话教学水平,形成“培训一名教师、带动一个班级、影响一片区域”的辐射效应,为边疆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图1 赴三师图木舒克民族团结实践团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 赵夏冰供图

趣味课堂:使语言学习“活起来”

 “小朋友们注意啦,‘行’字在‘行人’里读xíng,在‘银行’里读háng”,在新疆库尔勒阿瓦提乡的活动室里,实践团成员正用“情境卡片+绕口令”的方式,为孩子们讲解多音字知识。孩子们举着“过河”“过桥”的图画卡片,大声朗读“桥东走来一条狗,桥西走来一只猴”,在欢声笑语的互动游戏中,轻松掌握语音语调规律。

图2 赴库尔勒市阿瓦提乡基层服务践行团开展“巧辨多音字”教学 叶彤供图

这样生动有趣的学习场景,在各个实践点随处可见。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12名研究生组成的赴吐鲁番实践团,结合学前教育专业优势,构建出“传统艺术+红色教育+健康启蒙”的72课时特色课程体系。针对青少年,开设“红色诗词朗诵课”,以《军垦赞歌》等篇目为纽带,串联语言学习与家国教育;为当地幼儿园少数民族教师设计“一对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辅导,将发音纠正、场景演练融入“击鼓传花”等互动游戏,让教学技巧与语言知识同步传递。

图3 赴吐鲁番市中华文化传承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与当地小朋友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池小倩供图

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一六七团的实践团队,则把书法、脸谱绘制等文化体验作为“语言载体”,孩子们在书写汉字时练习发音,在介绍剪纸作品时自然运用普通话,实现“文化浸润”与“语言习得”的双向赋能。

图4 赴九师一六七团红泉社区民族团结实践团与当地小朋友展示脸谱作品 关朝阳供图

创新载体:让推普工作“有温度”

瑶瑶老师,您看!这是我画的‘民族团结树’,树叶上的字是‘爱祖国’!”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手工作品走秀”现场,维吾尔族女孩古丽手持剪纸作品,用流利的普通话介绍自己的创作理念。这场由实践团策划的走秀活动,将扎染、民族舞等文化体验与语言表达相融合,让手工作品成为“会说话的教材”。各族儿童在展示与交往交流交融中,不仅提升了语言能力,更增进了彼此的情感联结。

图5 赴莎车民族团结实践团与当地小朋友展示剪纸作品 梁佳瑶供图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二二四团五连,四年间连续走进该团的实践团创新推出“语同音、墨色香、歌舞韵”综合活动:生活场景对话课上,教孩子们用普通话交流购物、问路等日常用语;软笔书法课上,“团结”“文化”等汉字的书写与讲解同步进行,让孩子们感受汉字之美;《美丽中国》集体学唱活动,让语言学习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此外,团队还开展了颇具特色的“红领巾讲解员”培训,通过发音训练、礼仪指导等课程,让孩子们化身家乡文化“小使者”。他们在红色场馆中讲解兵团故事、连队发展历程,在传播家乡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对语言工具性与文化性的双重认知。

图6 赴十四师二二四团五连中华文化社会实践团开展红领巾讲解员沟通技巧课程 刘洋供图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英塔木镇,民族团结社会实践团创新采用绘本教学模式,选取《小水滴的奇妙旅行》《我的幸运一天》等经典绘本,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原创绘本分享会上,孩子们用普通话自信讲述故事,稚嫩的童声里满是对语言的热爱。带队教师黄慧表示:“这种边玩边学的方式,让孩子们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用普通话交流,语言表达能力在短时间内有了明显提升。”

7 赴伊宁县英塔木镇民族团结社会实践团进行绘本阅读 雷润莲供图

戈壁上,有英雄!守边疆,爱家乡!铿锵有力的声音在第八师石河子一五〇团体育馆内回荡。赴该团的民族团结实践团选取《青春中国》《军垦赞歌》《我的祖国》等经典篇目,开展诵读活动。成员们深情合诵,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12岁的维吾尔族小朋友阿卜杜拉听完后说:在朗诵这些诗词的时候,感觉从心里有股热气,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语言的魅力吸引我一定要学好它。这句真挚的童言,正是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推普工作的生动注脚。从教师到学生,从课堂到生活,从语言到文化,169名师生用专业与热情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助力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青春力量。

图8 赴八师石河子一五〇团民族团结实践团合诵《军垦赞歌》 唐菁遥供图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师生积极响应国家语言文字推广政策,扎根新疆乡村连队,以创新拓宽普及广度,以专业挖掘推广深度,以精准提升推广准度,为乡村振兴注入语言活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青年大学生践行起“自找苦吃的嘱托在基层实践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文字:李冰琪

   初审:谭兰兰

  复审:叶壮

   终审:郝朝晖